你在什么时候想起信息茧房这个词语的呢?有一个可能的场景,就是在网上和一个不认识的人吵起来了,你们谁都说不过谁。你们彼此便可能说对方活在信息茧房里了,得到的信息都是片面的,夏虫不可语冰,不可理喻,等等。
确实,一个人如果甘愿裹在信息茧房里的话,就容易变得不容易倾听不同意见,变得固执不思变通,很难沟通。那么信息茧房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一味的都是坏事吗?有没有好的一面呢?
说起信息茧房的形成,必须要明白,信息本身是死的,作为消息的接收者的人才是活的。信息只有被人相信接受或不信反对时,才能对人产生作用。
当一个人,对某类信息习惯性地不假思索相信和接受,慢慢地这类信息会在他的心里形成某种屏障,对其他不同的意见信息产生出抵制的作用。这就好像形成了一个有形的如同蚕茧一样的把自己本人包裹住的东西,这便是信息茧房了。
显然,信息茧房因为正负反馈作用,还会不断地增强。人在信息茧房形成的过程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思维定势、思想惰性、缺乏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盲从性,偶像崇拜等。除非人自己愿意努力打破上述这些,否则信息茧房是很坚固的。
既然是茧房,自然也有某种保护性,对被包裹住的人而言,形成了某种舒适区,也增加了突破它的困难度。另外,现在还比以往多了一种情况,就是各种信息平台一般都根据大数据的统计结果来推送数据,正面来看是精准满足人的兴趣,反面来看,这也加重了信息茧房的程度。
从上面分析来看,信息茧房其实已经类似信息牢房了,把人紧紧地禁锢了,难于摆脱。但是如果我们回到茧这个字的本身意思,它其实并非一个贬义字。我们有可以做成丝绸的蚕茧,有形容升级升华的破茧重生这个成语。大家可能对周星驰的功夫电影比较熟悉,其中就有主角浑身包裹绷带的场景,然后他突破绷带,武功大成。电影里面就是使用了一只蝴蝶破茧的镜头,具象地表达了里面的意思。
所以,信息茧房也可以作为一种保护的机制,而不是一种禁锢的牢房。这就要看其中的人,是不是有破茧而出的动机、欲望、动作和可能性了。
微信公众号 南辉海创 授权发布。